“舌尖上的罂粟壳”为何屡禁不绝?******
火锅、羊肉汤、卤制品成添加罂粟壳重灾区
“舌尖上的罂粟壳”为何屡禁不绝?
在火锅汤料、卤味熟食中添加罂粟壳,几乎已成为不少餐饮从业者为吸引顾客铤而走险的公开秘密。
2月1日,四川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典型案例,米易县一家羊肉汤锅店主余某在羊肉汤里掺罂粟壳,将煮出来的羊肉卖给顾客食用。最终,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,判处被告人余某有期徒刑十个月,缓刑一年。
记者梳理100余起案例发现,火锅、羊肉汤、卤制品等都是添加罂粟壳的重灾区。多数被告人供述称,加罂粟壳在食品中是为了“提味增鲜”“吸引顾客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被告人系初犯,犯罪情节较轻,适用缓刑多。有专家曾发文指出,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犯罪之所以泛滥,关键在于违法成本过低。
案例:
为了吸引更多顾客
羊肉汤锅加罂粟壳
40多岁的余某家住四川省米易县,他与妻子在当地经营一家羊肉汤锅店,主要售卖羊肉汤锅和羊肉米线等。2021年9月中旬,余某感觉身体不适,刚好店门口来了一位卖中草药的老人,他便叫老人配了两副中药。配完药后,老人告诉余某,在羊肉汤中加入罂粟壳,能够让羊肉汤和羊肉味道更加鲜美。
为了吸引更多顾客,他便花了30元钱,在老人那里购买了3颗罂粟壳。2021年9月21日晚,余某在准备煮羊肉的香料包时,把3颗罂粟壳搓碎后添加在料包里。次日早上,他把添加了罂粟壳的料包放在锅里和羊肉一起煮,然后给顾客食用。
后执法人员将余某售卖的羊肉汤查获并送检,检验出含吗啡143毫克/公斤,检测结论不合格。余某如实供述其在羊肉汤中添加罂粟壳的犯罪事实。
探因:
为何屡禁不止?
利益驱使、违法成本较低
据悉,罂粟壳属于国家公布的《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品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》中的物质,根据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的规定,应当认定为有毒、有害的物质。
不容忽视的是,罂粟壳食用后或对人体产生危害。此前,有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,罂粟壳是毒品原植物,里面含有可待因、吗啡等物质,如果长期食用的话,会造成人注意力和记忆力功能衰退,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、消化系统造成损害,出现内分泌失调,甚至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。
2021年5月,四川攀枝花市西区,一家羊肉米线店为了招徕顾客,连续两天将家中存放的罂粟壳粉,添加在羊肉汤内供消费者食用,有群众吃了米线之后尿液检测呈现阳性。
违法添加罂粟壳为何屡禁不止?归根结底是利益的驱使。记者梳理相关判例发现,多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称,加罂粟壳在食品中是为了使其味道更好。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添加罂粟壳,是因为听闻:“在食品中加入罂粟壳能增加食品的鲜味,甚至让人上瘾,增加回头客。”
2018年,《人民检察》发表的《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犯罪问题实证分析——以40起案件数据为样本》指出,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犯罪之所以泛滥,关键在于违法成本过低。司法实践中,由于“罂粟壳”案件缓刑适用率偏高,再加上判处的有期徒刑刑期有限,大大降低了行为人的惩罚成本。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
光明网联合酷狗音乐打造主旋律歌曲《风华》******
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,光明网联合酷狗音乐打造原创主旋律歌曲《风华》,讴歌百年中华之巨变,为党的二十大献上美好祝福。
《风华》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,旨在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,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党爱国之情,激励人们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。“百年风华像一朵花开,耕耘换来丰硕的慷慨,共谱悠悠中华千万载,浇灌幸福延绵向未来……”《风华》以真挚细腻的词曲、动听流畅的旋律以及饱喊真情的演唱,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祝福与感恩之情。
同时,光明网还为该首歌曲量身定制MV一部,运用AIGC技术,根据歌词将祖国的大江、大河、大工程生成一张张绝美画卷,展现在听众眼前。
10月15日,《风华》歌曲及MV在酷狗音乐等多个音乐平台和视频平台同步上线,随即受到青年网民群体的热烈转发和传唱,播放量近5亿次。网友@长尾喵留言,眼前恍如铺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绝美画面,祝愿大会胜利召开。
歌曲《风华》的演唱者、青年歌手王雅洁
歌曲《风华》由林乔作词,史俊陆作曲,张锦亮担任制作人,空政文工团优秀青年歌手王雅洁献唱。王雅洁因在大型歌剧《江姐》中饰演女二号孙明霞和杨二嫂两个重要角色而为观众熟知,并在之后多次参加主旋律节目与晚会的录制。由她演唱的光明网原创歌曲《风华》,以青春之音展现出新时代奋斗者的昂扬姿态,深情歌颂万水千山里最美的华夏足迹,表达人们身处盛世国度的幸福感。(王蕾 李方舟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